首页
15条“暖心”措施!市总工会助推民营经济发展
15条“暖心”措施!市总工会助推民营经济发展
发布时间:2019/01/30
       1月24日,义乌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,激励广大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继续创业创新,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。



民营企业发展,工会是助推器

如何切实把市委市政府对民营企业的

关怀落到实处

促进义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?


       1月28日, 市总工会出台了《义乌市总工会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搭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平台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5大方面的15条“暖心”措施。

       一、搭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平台

       1.搭建创业创新孵化平台。抓好市职工众创空间运行和管理,大力引进培育“四大战略产业”项目团队,为有创业创新需求的职工提供免费工位,对获得发明专利的团队和创客给予补助,全力打造职工创业创新孵化平台。建立100万元职工技术创新资助金,对企业职工个人或团队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产生,具有先进性、实用性,并在生产实践中可推广应用的优秀项目,给予1-5万元的资金资助,每年资助20个项目。



       2.搭建职工技能提升平台。健全三级(市-镇街总工会、产业工会、市直工委-基层工会)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,促进民营企业职工技能素质提升。举办市第十三届劳动技能大赛和镇(街道)、产业工会、市直工委职业技能竞赛,引导基层工会广泛开展技术比武、岗位练兵;开展劳模(工匠)学堂进企业活动。


       3.搭建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。积极培育民营企业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,今后三年新建市级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10家。深化“名师带徒”工程,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和绝技绝活传承机制,努力培育一支懂技术、善钻研的高素质职工队伍。

       二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

       4.帮助民营企业解决“招工难”。建立100万元技能培训专项资金,充分利用职工学校的教学场地,开展职工在岗培训和就业再就业培训。实施“技能培训大风车”行动,根据企业需求,开展订单式培训,为企业输送熟练技工。扎实开展“阳光就业”行动,加强与人社、工商联等部门的合作与联动,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,帮助企业解决 “招工难”问题。

       5.减轻民营企业和职工负担。严格执行企业工会经费缓减政策,2019年12月31日前,企业拨缴上级工会经费从40%降为20%,减轻企业负担。加强宣传,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职工参加职工医疗互助保障,减轻职工医疗负担。



       三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

       6.推进民营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。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工会组建工作,努力实现职工25人以上的民营企业全部单独建会。以“争示范、强活力”星级工会创建为载体,开展以“六有”为标准、以“五好”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建设,力争三年内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民营企业工会达到“三星级”标准。

       7.加强民营企业民主管理工作。充分发挥民管会的作用,健全企业民主管理体系,依法推进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,建立合法、理性、畅通的沟通渠道,推动民营企业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。

       8.及时化解民营企业劳动纠纷。健全劳动纠纷巡回受理机制,深入民营企业开展巡回普法、法治培训、纠纷化解等活动。健全职工法律服务体系,加强工会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建设,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报酬、休息休假、职业健康等基本权益。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,健全劳动关系预警监测、劳动争议调处和职工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,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纠纷,实现职工和企业“劳资双赢、共谋发展”。

       四、增强职工获得感幸福感

       9.加强民营企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。健全帮扶救助联审机制和“三对一”(市总工会干部、镇街总工会班子成员、基层工会主席)帮扶机制,为民营企业困难职工提供“四送四免”(送政策、送信息、送岗位、送培训,免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费、免技能培训费、免健康体检费、免法律诉讼代办费)服务,帮助困难职工家庭解困脱困。

       10.丰富民营企业职工文化生活。加强区域职工活动中心和企业“职工之家”建设,为职工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。开展送演出、送文化下基层系列活动,丰富职工文化生活。



       11.加强民营企业劳动保护工作。广泛开展“安康杯”竞赛和劳动保护分级管理工作,抓好安全卫生、职业病防治等教育培训,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、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,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。

       12.关爱民营企业职工身心健康。开展“关爱职工,真情送健康”服务活动,每年为3万名民营企业职工提供上门免费体检、为1万名民营企业女职工提供免费“两癌”筛查。加强“职工心灵港湾工作室”建设,提升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队专业能力,打造职工心理服务体系。

       五、强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保障

       13.引领职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。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创新宣传教育方式,继续办好职工大讲堂、劳模(工匠)讲堂,组织市工人艺术团、“小锣书宣传队”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,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转化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。加强党建带工建工作,稳妥有序推进企业工会改革;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职工文体活动之中,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。加强网上工会建设,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,强化网上正面宣传,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。




       14.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。认真做好劳模评选、工匠选树工作,全方位宣传劳模工匠先进事迹,广泛开展劳模工匠进企业、进车间、进班组活动;深入开展“中国梦.劳动美”主题活动,引导企业职工树立“劳动创造幸福”的理念,积极营造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高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的社会氛围。


       15.落实制度保障。每年开展“进民企、解难题、助发展”专项行动,每位干部职工联系3家民营企业,经常深入联系企业开展走访调研,听取民营企业的反映和诉求,梳理问题清单,提出对策建议并抓好落实。同时,组织人大代表中的一线职工、工会工作者和政协工会界别委员,通过代表建议、委员提案等形式及时反映企业的合理诉求。